
「花蓮」一直以來被稱為後山。
相較於西北部,不管在資訊、娛樂、交通、工作就業方面等,
總是差人一大截,這也是在地年輕人不願待在花蓮的原因。
但近十幾年,大家可以看見整個台灣到處都被過渡開發,天然美景不在,
取而代之的是人工山水,而原來的天然風景被現代愚公自認為人定勝天,
移山填海,破壞原來山巒的結構,使得隨便一場大雨,一個小颱風,
即可釀成災難,這絕不是天災,這是「人禍」。
住在花蓮幾十年,歷經無數的颱風與強震,颱風總是喜歡朝著花蓮正面衝撞,
但由於「後山的山」太剛強與堅毅,往往打散了颱風頑強的結構,
只剩一些微弱的風雨跨至西部,但土質鬆軟與被過渡開發的西部,
依然淹水的淹水,土石流的土石流,如果沒有這一座如銅牆鐵壁般的後山,
不知道台灣島如何面對這些強風暴雨。
對於花蓮的山巒,我永遠是帶著敬佩、感恩與驕傲的心。
在此將這首「後山的山」分享給熱愛花蓮這塊土地的你....
〈 後山的山 〉 詞/曲:黃黎明
風在吹 鳥仔在飛 山邊有人在放風箏
日落山 免招驚 火金姑 會來作伴
您阿爸 去走船啊 到搭也未 看到影
日頭落山 你免著驚 漁船啊會看到 後山的形影
後山的山 一直站在這 看著世間的變化 聽著海浪的聲
後山的山 勇敢站在這 就算作風颱落大雨 它嘛攏不怕
後山的山 永遠站在這 祖先在這的打拼 它攏有在看
後山的山 一直站在這 它是咱的靠山
咱就要疼惜這座山
草仔青青 花正香 路邊的 草蜢擱勒鬥公雞
黯淡的路 哪沒人照顧 月娘光光 會來照路
天黑黑 快要落大雨 世間的變數 是天在發落
樹仔大棵 根若大摳 子孫仔就免驚 大風嘎大雨
後山的山 一直站在這 看著世間的變化 聽著海浪的聲
後山的山 勇敢站在這 就算作風颱落大雨 它嘛攏不怕
後山的山 永遠站在這 祖先在這的打拼 它攏有在看
後山的山 一直站在這 它是咱的靠山
咱就要疼惜這座山